2022-08-17 17:03:06
2016年10月,三名捡石爱好者在罗布泊去探险,却无意间在一处干盐湖内发现一具遗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检查这具尸体已经完全白骨化,看不清面貌了,这说明已经去世很久了,三人吓得连忙报警。
沙漠探险
民警得知此事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公安局长带领他们的团队连夜赶往现场,对其展开一系列的调查。死者虽然已经面目全非,然后他身边却留下了一个布包,揭开其真实身份。那这个布包里有什么东西呢?警察怎么查出来他的身份的呢?
遗骸
这时警方想起遗骸身边的遗物,对此进行了调查,发现了蛛丝马迹。在遗骸的棉衣口袋中发现了一张报纸,就是1960年9月13日出版的洛阳日报。这种报纸一般只有在洛阳当地才能发行的。一般来说是不会在远地方售卖,这说明死者很可能去过洛阳。当天的头版头条也没有发现什么相关信息。不过警方还在他的身边发现了几封信以及一个防风镜和手电筒。决定可以从此入手。
洛阳旧报纸
信件上的字早已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模糊不清。通过技术手段恢复后,依稀可以辨认是四川省陇县邮电局寄出的。一封信是寄往贵州的,但落款是父亲李崇山。毫无疑问这就是李崇山给自己儿子写的信。
民警沙漠调查
另一封就是邓光学。除了信件以外,有人说防风镜手电筒这些东西非常像地质勘察的装备。这种猜测让不少人认同。于是,警方来到洛阳市的史志办处查阅相关资料,却发现这些勘察队只在洛阳境内进行工作,并没有出过省外,所以这种说法根本不支持。就这样线索再一次的中断。
李中华信件
经过警方对这个布包的轮番调查取证,确认了死者的身份,竟发现死者曾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是一名获得二等功的保家卫国志愿军,他的名字叫李中华。
成为残疾与家人断开联系
李中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生,家中有五个兄弟姐妹,他的父亲叫李崇山,后面会说到。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李中华与同村的姑娘邓光明相识相知,随后两人步入婚姻的殿堂。就在结婚的第二年,朝鲜战争爆发,从小就有一颗爱国的心的李中华,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
当时,李中华和邓光明的第一个孩子刚刚出世。当时政府还对所有参军家属组织了一次聚会,邓光明带着大女儿去参加。1952年,奔赴朝鲜作战的李中华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敢打敢拼,因此还荣立一次二等功。可上战场哪有不受伤的,就在1953年一次战斗中,李中华的小腿被敌人打伤。幸好不用截肢可以留下残疾。他已经无法再继续上战场拼死拼活的打仗。
于是,部队将他送回国内复员返乡,光荣的退伍。回家之后,由于腿上有残疾,许多工厂都不要。为了养家糊口就只能在染布坊工作。随后他又有了两个女儿。在1958年,李中华悄无声息的不辞而别,上午还在家中务农,下午就不见踪影。之后李中华曾给家中写信,告诉家人他去往贵州当铁路工人。一段时间后,他又去了贵州的一个瓦厂工作。几封来信之后,家里人与李中华彻底断了联系。
在李中华失踪后,就被列入当地政府失踪人员名单。后来国家对当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军人有补助,当地政府还通知让李中华去领取相关部队。可他人已经失踪。
可他为何要悄无声息的不辞而别。他又为何会离开家来到3000公里之外的罗布泊呢?
提起罗布泊,大家印象中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荒凉至极一望无际。其实在很久之前是一片咸水湖,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还生存着一个小国楼兰国。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湖水干涸成了一片荒地,周围的所有生态环境都因为缺水而死,形成了寸草不生的戈壁滩。正巧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上空爆炸。
原子弹爆炸
当时,美国和苏联利用核武器实施垄断和威慑,对我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危险。所以我国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动“596工程”。一旦有了核武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外交筹码和硬性强度。而核试验是保密工程。如果李中华参与我国首次核试验,那一切都有了定论。很快,警方开始查询有没有从洛阳出发到新疆青海一带参与核试验的队伍。
李中华支持首次核试验
果然在1960年8月发现了一支去往新疆参与核试验的部队。由于信息不流通,很多资料也丢失了。但找到了一位参与核试验队伍的成员李良玺。问起当年的队伍中有没有四川巴山县的队员。李良玺如实告诉对方。他所带领的部队根本没有四川人。却也给我们了一个线索。另一支队伍从洛阳到青海的部队中有不少四川人。很可惜,现在也找不到另一支队伍的相关人员。
不过,李良玺的爱人高成莲就是当年参与到核试验的成员。而她告诉我们,李中华的防风镜非常像当年部队配发的防风镜十分相似。因为罗布泊没有植被覆盖,常年风沙交替,稍不注意会迷失方向,眼中也会进入沙子。为此,核试验中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是发放一个防沙镜。就凭一个防沙镜还是不足以支撑所有的逻辑。这给调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不久后,就有人猜测李中华的所有经历。在1958年,作为退役的志愿军人李中华收到了组织上的命令。派他去往新疆罗布泊进行一场秘密任务。由于此事事关重大,告诉他不得泄露此次任务的内容与行程。
于是,李中华简单收拾行李只能不辞而别踏上了路程,先去往洛阳远赴参加核试验的队员会合。然后再一同去往罗布泊出发。这里还有个问题,如果要进入罗布泊一定会有马兰基地颁发的通行许可证,就算没有,参加核试验的队员又怎会携带如此简陋的设备前往呢。
而且他葬身于罗布泊附近的茫崖。这很有可能他与部队失散,在罗布泊迷失了方向。最终因为缺水缺食,体力不支,最终永远留在罗布泊荒漠,葬身于漫天黄沙之中。又或者是因为李中华腿脚不便,留下的后遗症使得他与队友走散,遇到了极端天气。在孤苦无助的条件下不幸遇难。经过几十年的风化,变成一具白骨干尸。可事实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也没有线索可以追寻死者生前的故事了。
找到尸骸回归家乡
不管怎么说,现在李中华找到了,对于李家人而言,她们失踪五十多年的父亲丈夫终于可以回家了。人们讲究落叶归根。家属决定将李中华老人接回家。于是,李中华的女婿等人去往青海茫崖。于是他们人生地不熟的。公安专门派专车接送他们,将死者的骨灰和所留下的遗物移交给家属。李中华的遗骸回到了巴中市,家人将其好生安葬。
李中华家人
这场跨越了半个世纪的寻亲事件就此了结。不过李中华的生前故事还没全揭开。至于这样抗美援朝志愿军退役老兵为何孤身一人在此,如此神秘又荒凉的地方。至今也没有结论。不过幸好,李中华的家人也终于找到他,也可以魂归故里了。不管他究竟在罗布泊做了什么,他为祖国的贡献是不可否认了。当过志愿军,他就是最可爱的人,是英雄。不过,为国家科研事业和中国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人我们也要铭记。正是有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如此辉煌的盛世。英雄的事迹就应该激励一代代国人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王郑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