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3 15:38:50
唐山打人事件过去了十天。
这十天里,大众除了分析暴力事件本身之外,一个诉求始终不曾停止。
那就是,公开受害女孩的伤情。
我们编辑部的女孩也一直在刷新消息,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女孩的好消息。
但关于几个受害女孩的新闻信息寥寥,我们对她们的情况知之甚少。
仿佛事情不曾发生,仿佛结果也不再重要。
是这样吗?
事实上,笼罩在每个女性头顶的那片乌云,始终不曾散去分毫。
十天来,编辑部的女孩们一直都在聊这件事。
她们分享自己的故事,也讨论和反思「性别暴力事件发生时,女性能做些什么?」
这样的讨论发生过无数次,每次都让她姐既感动又无力。
好像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又不能什么都不做。
我时常觉得能说的道理都说尽了,我还能写点什么呢,即便写了出来我还能安慰到深陷恐惧里的女性吗,我还能宽慰到自己吗?
我不知道答案了。
电影《正发生》
这一次就请允许我把她刊编辑部、她姐的朋友们这几天讨论过、反思过的亲身经历讲出来吧。
平铺直叙、不带观点地讲出来。
注:为保护隐私,全部采用化名。(Triggerwarning:有涉及性暴力伤害的内容,请谨慎阅读)
小艺是那种常年加班的女生。
周四晚上,小艺照例下了班再健身回家,一条常规的路线。
结果常规的下班路出现了变数。
小区里她遇见了一个陌生男子,他上前搭讪:“小姑娘,怎么穿短裤?”
小艺一般遇到男性搭讪的策略就是不理睬,加快步伐,这一次她同样没有搭茬。
但男子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紧跟着小艺继续说:“北京是治安管理最好的城市”“这里这么安全,完全不用怕”“现在穿短裤出门的小姑娘也挺多……”
小艺一路小跑拐回自己的单元楼,心都要跳出来了,所幸男人没有跟过来。
电影《夜车》
后来小艺要下楼取快递,远远地又看见男人,他在向保安问路:“13号楼怎么走?”
小艺决定不取快递了,心里很不解:原来这个男的在小区里迷路了,他不应该着急找路吗?为什么还有闲心骚扰女生、科普北京治安呢?随处骚扰是男人的饭后消遣吗?
但是性质又没到可以报警、可以闹大的地步,只能这么不舒服地忍着,躲避他。
西班牙剧《无罪之最》
第二天看到唐山的视频,显示时间是昨晚凌晨。
小艺想到自己被骚扰发生在几乎同一时间,只觉得后怕。
地铁咸猪手几乎是每个夏天的保留节目,色狼可以肆无忌惮地紧贴女生后背、揩油、扯衣服,甚至露出下体。
但女生想要喝止色狼,却要鼓起很大很大的勇气。
女孩伊舟就曾好几次目睹地铁猥琐男猥亵女性。
但伊舟能做的是不断使眼色、咳嗽让受害的女生及时发现,却无法做到当场跟色狼对峙。
她感觉心里已经在大声呼喊,喊到鼓膜都要震碎的地步。
而现实是自己身体像冻住了一样、嘴根本发不出声来。
那是一种对不可预知的、本能的恐惧。
电影《从不,很少,有时,总是》
小何表示自己这个夏天便制止过几次地铁色狼,她能做到这一步,因为自己已经在脑中排练过无数次,每一个环节都全方位模拟到位。
小何可以做到不回避视线,恶狠狠地紧盯色狼,让他主动收手好自为之。
如果他依然我行我素,小何便上前拍他、呵斥,声音她也早已在家中训练过多次,不能抖,要坚定有力:
“你在对女生做什么?我都看到了。”
一般猥琐男会在下一站下车。
小何还没有做到过把地铁色狼抓去派出所的事。
虽然她在心里排练过,但现实生活中,这需要征得受害女孩的同意,又要鼓起勇气和用更大的力气揪着色狼不放手。
韩剧《汉谟拉比小姐》
圆圆曾抓到过猥亵自己的地铁色狼,他一直用手摸自己的后背和胳膊,来回摩挲。
圆圆让身边的女孩帮忙拍照、录像,真的揪着色狼出站去找地铁值班辅警。
辅警却问着莫名其妙的问题:“为什么他要摸你?”
他还说:“这不能证明是猥亵,也没有触碰到你的隐私部位,即便报警也没办法定罪。”
警察把猥琐男给放了,还叫圆圆以后注意点。
纪录片《日本之耻》
圆圆先前表现得无比勇敢,跟猥琐男对峙,抓人的时候也毫不含糊。
但事情过去之后,所有的委屈、屈辱、懊恼、不甘一下子涌上心头,剩下的几站地铁圆圆哭着回的家。
小柚常年坐班,肩颈容易不舒服,她时不时会去按摩店放松肩颈。
在她身上便发生过一次隐秘的、很难界定的性骚扰事件。
给她按摩的是男技师,因为男技师按摩并不少见,小柚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他按摩时的手越放越低,滑到臀部,滑到私处,小柚清清楚楚感觉他碰到了隐私部位。
电影《前程似锦的女孩》
小柚一下子吓傻了,质问他:“你在干什么?我只按肩颈。”
不适感淹没了别的情绪,却也没有再多发作,只感觉自己待不下去,“我不按了,结账吧”。
小柚回忆起来,感到最气人的事是自己最后还乖乖地交了钱走人,因为她想到按摩店的工作人员有很多人,如果真要举报他,自己寡不敌众,很难争辩清楚。
居然就这样顺从地给了钱,最后小柚在大众点评上讲了经过,打了一星差评,心里的天平才稍微平衡一点点。
电影《女孩》
阿绿也遇到过很难界定是不是性骚扰、但感受到非常不适的事情。
那是她去健身房找私教。
一开始安排的男教练,他们还加上了微信,但是她发现在训练时,男教练的私处一直不自然地凸起,但其实他的裤子是很宽松的款式。
锻炼时不可避免有一些身体接触,以后每次男教练碰到阿绿的身体她都觉得极不自在。
《爱很美味》
她问过男性朋友,为什么男教练能一直保持裆部隆起的状态,这是正常的吗?还是她想多了?
朋友听了只叫她赶紧换教练。
后来她换了个女教练,但男教练还会时不时在微信里问她的健身动态,好似朋友一样关心,即使健身房倒闭了都还在找她,想让她换到他的新健身房训练。
阿绿后来了解到这是有的健身教练招揽顾客的方式,并不通过自己的专业实力,而是发展与客户之间朋友一般的关系,甚至会更加亲密。
纪录片《比克拉姆:瑜伽、大师、性侵犯》
阿绿当然没有去那个教练的新健身房。
但只要想要他不自然隆起的裆部,阿绿心底就泛起一阵恶心。
涵涵与朋友租房住,一般快递会放在家门口。一天她的快递被偷了,里面是很贵的相机。
她们去保安那里调监控,发现偷快递的是楼上的租户,楼上有四个男生合租,其中一个人就这么明目张胆地拿走了包裹。
她叫了警察,帮忙找回了相机,但她不敢跟那几个男生当面对峙,害怕被报复。
她只敢打电话找警察,让警察勒令房东让几个下月退租。
警察把话带到了,但楼上四个男生下个月并没有退租。
后来涵涵做了很多安保措施,装监控、让别的朋友帮忙收快递、买安全门挡,花了很多时间、金钱和精力。
再后来,遇到合适的时机,涵涵跟朋友搬走了。
美剧《闪亮女孩》
阿月也跟同住楼上的男性租户发生过冲突。
最开始是阿月放外头的衣架挡住了楼上停靠的共享单车,衣架被扔了。
讲道理如果都是公共区域,阿月放衣架不对,那么对方直接在公共区域停单车同样不对,但他们能做出不经沟通直接扔私人物品的动作。
第二天阿月门口的鞋柜也不翼而飞,阿月去调取了前后几个路口的监控,无人经过,那么扔鞋柜的人只能是楼上租户。
电影《蓝丝绒》
他们好几个人住同住一个房子,穿着打扮不像白领,可能是进城务工人员。
阿月想过要不要报警,但还是因为害怕报复忍住了,一想到自己并不能轻易搬家,大家还要长久地同住在一个空间里,阿月只能把怨气咽了往肚里吞。
现在她不会在外面放任何东西,即便是一袋垃圾也会立即扔到垃圾站,平时听到什么动静会去从猫眼里看看。
韩剧《就算敏感点也无妨》
生活还是继续生活,但总有些神经紧绷的时刻。
有时候确实想不通,明明都是租客,为什么他们可以横行霸世,自己却感觉寄人篱下,活得战战兢兢,没有保护自身权益的正当性呢。
小雨曾经跟一个恐怖追求者共处过三个月的时间,之后她又花了更长的时间试图从创伤中走出来。
那个恐怖追求者一开始是小雨的普通朋友,他们住在北京胡同的斜对门,老四合院布局局促,门口相距不过半米。
四合院有很多文艺圈的青年人,大家组成了时常聚会的小社区,小雨出于礼貌一直与邻居保持友好的朋友关系。
他却误读了小雨的友善,开启了猛烈的求爱攻势:
每天邀约、门口蹲守、在群里发小作文。
韩剧《就算敏感点无妨》
小雨无数次明确拒绝,书面公告,甚至找男性友人上门警告,也在群里表达自己强烈反感的情绪,这都不能阻挡恐怖追求者的紧随步伐。
他把所有的NO都视作欲拒还迎,做着最恐怖的跟踪骚扰行为,说着看似最卑微的话“我只是想要一个机会”。
可他看起来明明是一个懦弱文静的人,跟极具雄性阳刚气质的AlphaMale天差地别。
但这样一个看似不危险的男性也可以对女性造成巨大的困扰和永久的阴霾。
美剧《闪亮女孩》
对小雨来说,恐怖追求者说过最吓人的话是“你放心,不经过你的同意,我是不会进到你房间的”。
这比起安慰,更像一句暴力胁迫:
我随时可以进你的房间,我没有这么做因为我喜欢你。
她想到四合院安保之差劲,房门一点也不牢固,也是立马买了监控、门挡,非必要不回家,把电脑和工作带到咖啡馆去。
美剧《你》
最让小雨寒心的是,那个看起来年轻的活泼的小社群,把小雨的恐怖遭遇看做一个可供讨论的提议:
“我支持她,男的应该识好歹”“我反对,她至少应该给他一个机会”“她是不是拒绝的时候太不近人情了”……
社群里更多是反对的声音,小雨感到刺骨的绝望,自己不仅没有得到共情,而且恐怖遭遇变成了身边人茶余饭后的讨论谈资,她被非人化了。
甚至她也开始自我怀疑,自己的行为有很过分吗?
美剧《你》
后来追求者搬走了,再后来她也搬走了,至此之后对四合院这种邻里关系更紧密的熟人社会蒙上了阴影。
姜姜深夜回到小区,除了保安大爷,此时路上没有别的人。
姜姜看到一男一女从单元楼撕扯出来。
他们打闹声音很大,两人都像喝过酒,听不清具体在吵啥,女的坐在了地上,衣服有被撕扯的痕迹,男的一直站着拖拽她,扯了十几米远。
女人嘴里喊着“家暴”“报警”等字眼。
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
姜姜没多想赶紧打110报了警,这时候无数个问题从她脑子里冒了出来。
“周围没有别的人,保安离得很远,他并不想参与其中,报警后如果男的跑掉怎么办?我要不要在警察出现前上前抓住他?”
“他俩看起来并没有外伤,如果警察怪罪我报假警怎么办?万一真的只是小俩口闹脾气怎么办?如果女的否定说过报警怎么办?外人到底应不应该瞎掺和?”
姜姜发现平时轻松坚决的一句话“那必须报警”,遇到具体情景时自己却如此怯懦,脑子里无数个问号都在否定自己报警的合理性。
美剧《大小谎言》
好在小区离最近的派出所很近,警察出警很快,姜姜从问号里解脱出来,一男一女被带去了警局。
这时候新的问题又缠绕进姜姜的脑子:
“我没来得及录像,他俩没有外伤,警察大概率会不追究吧?万一男的真的有暴力倾向怎么办?这件事很可能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一个不是很熟的熟人开车送竹子回家,在车上他们产生了争执。
那个熟人做出抓住竹子的手的亲昵举动,竹子本能反应躲开了,加上之前竹子对别的事情表达过不屑,男人把这一切行为上升到对他本人的否定。
他非要争辩一个输赢,开始讲述自己辉煌的学历、职业高光时刻、曾被很多人爱慕的历史,他不应该被竹子鄙视。
争输赢的过程已经开到了竹子家附近,他锁死车门又开远了,全程不让竹子下车。
电影《白日焰火》
竹子开始求饶,说对不起,内心只想要下车。
男人却觉得竹子的道歉并不真诚,“你这么说,仿佛我是一个坏人,我从来都遵纪守法”。
他仿佛真的以为自己没有恶意,把弱小的女性锁在封闭空间里,只是为自己的尊严而战。
竹子必须忍着害怕,从零开始给他解释,他一个看起来是1米8人高马大的壮年男性,而竹子不到1米6的瘦小躯体,他把她禁锢在车里,竹子完全无力反抗,这时候在她眼里他就是坏人,随时可能做出犯罪行为。
电影《水果硬糖》
最后男人很不甘心,但还是放竹子下了车。
那是一个不知道离家多远的偏远路口,而竹子只是庆幸自己安全下车。
她一直是神经大条的女生,这一次却感受到真实的恐惧笼罩全身。
之后她出行必备一个防狼喷雾,但最让她不解的是,淘宝竟然不允许售卖防狼喷雾,最后她费尽心思才从朋友那里得到。
米拉几年前本来是跟一个男性友人约去看电影,但坐上他的摩托车七拐八拐,竟然进到了他家,她被性侵了。
一开始米拉的反应就很强硬,拒绝、扭打、反抗。
但性侵犯绝非善茬,他力气很大,按住米拉强吻她。
米拉用尽全身力气往死里咬性侵犯的舌头,这时候她发现两件事:
1.舌头并没有那么容易咬断。
2.这下她真的完了。
性侵犯反手一巴掌把米拉打蒙在地上,哇哇喊疼。
中间两人又扭打起来,米拉的衣服又扯坏,米拉也试图报警。
美剧《大小谎言》
110接通了,但手机被扔到米拉够不到的地方,110听到十几秒电话这头的打斗声,性侵犯挂断了电话。
他还曾两次举起桌上的水果刀威胁米拉,女孩一直把头埋在外套下面哭着求饶。
米拉感觉这是自己距离生命终点最近的一次,她以为的男性友人其实是暴力狂,摩托车一路上闯红灯,跟车主发生冲突,跟家楼下的店主对骂,她当时就感到极度不安。
而米拉错过了所有的逃离机会,她脑子剩下的选项是,为了保命她只能选择被强奸的命运。
电影《巴黎最后的探戈》
事后性侵犯试图把自己变成受害者,毕竟被咬伤的舌头疼得厉害,他说:“早这样不就好了,我真的很喜欢你。”
米拉感觉整个身体被吃干抹净,不剩一丝尊严,但还是带着最后的嘴硬回他“我拒绝,这是强奸”,她觉得这时候认服就否定了自己全部的反抗。
犯罪过程中,110打过大概10通电话,性侵犯面不改色地挂断了,还带着炫耀色彩跟米拉说是警察打过来的,米拉想到他有当兵的背景,更加后怕起来。
最终米拉没有选择报警,这是她最厌恶自己的一件事。
因为她害怕父母知道自己被性侵,警察有万分之一告诉父母的可能性她都难以接受。
美剧《难以置信》
因为她坚信自己不会得到家庭和解,而会进入另一重永无止境的深渊,而此刻强奸已经结束了。
她也许能够自我消化,再花未来几年或者更久一点时间愈合。
她无数次拷问自己为什么会进他的房间?为什么不在第一个危险信号时及时打住?为什么要看那个电影?但她又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阻止悲剧。
而听她讲述过程里,最让她姐深感震撼的是——
她痛恨自己没有报警的最大原因不在于为自己讨回正义。
而是她让一个罪犯逍遥法外了,可能还有下一个女孩遭受伤害。
电影《日本之耻》
那个男性是一个不接受任何拒绝、把示爱当做正当权力、而女性服从视为理所当然的人,而且他相当暴力。
这一次得逞又为他强奸功勋章添上一笔,米拉几乎可以肯定有下一个受害者。
而她让他逃脱了,这个事实让米拉觉得自己也参与了犯罪。
故事分享到这里确实有些沉重了,我们就此打住吧。
难受的是,她姐周围的女孩子们每一个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性别暴力事件。
这几天女孩们反反复复讨论纠缠的问题大抵有这么几个:
如何避免性别暴力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
如果发生在我身上该怎么办?我会报警吗?
如果我是旁观者,我能像#唐山打人#视频里那几个勇敢的女孩一样挺身而出吗?
我们在讨论和反思的过程中,总带着本不该存在的愧疚感,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并没有想象中勇敢、坚决。
美剧《大小谎言》
那些在观念层面上的确信,轻易地被具体情景里冒出来的问号、他人的目光、社会氛围、还有无奇不有的谣言打败。
知行合一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她姐时而被知与行中间的鸿沟吞没,时而又安慰自己说,至少还在诚实面对自己,至少还在反思。
如何避免性别暴力事件发生?
这句话光是打出来我就生理性反胃,这不就是千百年来长久悬在女人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吗,名为「女性要保护好自己」。
晚上不出门、不穿裙子、出门有人陪同、避免一切不当暗示、要明确拒绝、但拒绝时要选择最委婉最不伤害男性自尊的方式……
毕竟很多网友对唐山视频的定性是“当女人抡起酒瓶的那一刻就彻底激化了事态”。
然而我们内心都清楚所有“女性要保护好自己”的潜台词其实是“确保他强奸的是别人”。
如果发生在我身上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只能循环论证上面的表述避免事情恶化(明确拒绝但要以最不激化事态的方式云云)。
有人翻出“女子猛抓男子下体不放致其死亡”的新闻,要是性暴力真的发生在自己头上,至少要知道对方的软肋在哪。
要不就开始学拳击防身吧。近年来学拳的女性越来越多,也许都抱着即便真的遇上了也是以卵击石、但至少能稍微保护到自己、至少施暴者要付出些代价的心情。
如果我旁观了一起性别暴力事件,我是否敢于出手相救?
唐山的那几个女孩太勇敢了,勇敢到让我感到揪心,让我想要把愤怒全部撒在那些袖手旁观的人、造谣的人、理中客的人、转移矛盾焦点的人身上。
我掂量着怯懦的自己,只能在心里排练一百次、一千次,尽量要站出来呀。
当面发声也好、报警也好、呼救也好,一定要鼓起勇气做点什么,千万不能捂住眼睛,不能绕路逃走,不能冷眼旁观。
又进行完一整轮「女性自我教育」,我其实非常清楚女人不该做这些。
这是绕着房间里的大象顾左右而言他,而女人们仿佛真能理出一个方法论似的,反反复复自省着、反思着、讨论着,哪怕挤出多一丁点的安全感。
为什么女性面对性别暴力事件发生,总是选择向内找出路。
这是社会言传身教的「女性规训」与「羞耻观念」的合谋。
我不想再重复一次“受害者有罪论大错特错”“不是女孩要保护好自己,而是有的人请管好你自己”,但我们还活在一个要女性剖肚自证清白的世界。
加上这年头的谣言太容易生成了,轻巧一句“老实人”“戴绿帽”“她是鸡”“彩礼纠纷”就能颠倒黑白。
我也感慨地发现,几乎每一次女性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反思、会警醒。
因为女性是拥有能动性的人,不是待宰的物,心底有一种“总得要做点什么”的紧迫感。
这份自省也让我们更深刻地连结在一起。
在任何层面上,自省都是人之为人的美好品质,它带领着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理解更不一样的他人。
但这样的事件一再发生,女性付出了巨大的时间、精力、金钱、学习成本,重复做着一轮又一轮诠释性劳动。
够了,我们已经反省得够多了。
但为什么还是永无止境?
一定是事件的根源,根本不以“女性反省程度”而转移。
真正应该自省的人呢?
该你们了。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