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纠结“孰对孰错”,而该关注“孰的对错” | 模糊谈判力

2023-03-27 10:05:03

哪里治疗白癜风最好

别纠结“孰对孰错”,而该关注“孰的对错”|模糊谈判力第三十四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709篇推文。

全文共2908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1引言

上周四(2022年11月3日),zlibirary网站被美国查封。

桔梗我哭晕在厕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图书馆,zlib收录了世界上一千多万本藏书和八千多万篇文献;

对于我这种对文献重度依赖的up主来说,几乎是天天睡在这个网站里的......

zlib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我的阅读成本;

当然,我得承认,我阅读的是盗版书籍。

美国政府为了保护图书和文献的知识产权,封禁了这个网站,似乎也做得名正言顺。

在和好友牛大头吐槽这个坏消息的过程中,他打趣说,

知识应该免费分享吗?

虽然是一句玩笑,但我被问住了。

仔细思考之后,我在微信里回答他说,

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我的立场是“应该”。

这是句实话,如果没有zlib,我怎么可能有钱看得到那么多的书籍和文献。

牛大头回答我说,

如果是“立场”,那就没有可讨论的余地了。

我再次愣住,没有作答。

牛大头还是没说错,“立场”确实是一件没有“余地”讨论的东西。

或者说,

就“立场”来讨论,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知识该分享还是收费”的话题由来已久,如果要争论,我自己就能在两个对立的角度,说出一大堆理由;

知识产权不该被保护吗?

当然应该,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人们怎么会有足够的动力去创作?

可“知识”不应该属于全人类吗?

所谓“创作”,其实都是某种“发现”,哪一个科学家不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成功呢?

但就桔梗我而言,我的立场可能会变化;

如果我还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的立场是“鼓励知识免费分享”;

但如果哪天我著书立作,成了畅销书作家,我的立场可能就是“应该保护我的著作权”;

孰对孰错?

2回顾

我们依然在“模糊谈判力”这个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过去的几十篇推文都在聊些啥。

我想借用恰尔迪尼的七字说服力,来阐述“模糊谈判论”的观点;

这七个字是,

惠、爱、联、威、从、稀、诺

至此,我用了比较大的篇幅完成了三个子系列,

“惠”(六篇),“爱”(八篇),“联”(十五篇),

在接下去介绍第四个字之前,我想提醒一下读者,“惠”、“爱”、“联”三个字的本质上都在“模糊谈判论”的一种分类里;

它就是“我们Vs他们”。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沟通,你永远逃不开这个分类;

其实这个分类的本质是“人际关系”,一场沟通中你和对方的关系如何,会影响这场沟通的走向;

当然也会影响你的说服力和谈判力。

如果在对方眼里,你属于“咱们”,也就是在“我们Vs他们”这个分类界线的同一侧,对方就容易被你说服,也容易和你达成一致;

但如果相反,不好意思,你的沟通会很艰难。

“模糊谈判论”认为,说服力,产生自一种分类从“模糊”到“极端”的变化过程;

当“我们Vs他们”的分类还很模糊,“咱们”的感觉还很弱,一切自然毫无说服力;

但当你能够撕开这层分类,并获得“咱们”的认可,这个分类的感觉越是“极端”,你的说服力就会越强。

如果你去回顾这三个子系列,你会发现,无论是“惠,互惠”、“爱、好感”、还是“联,关联”,它们都在做一件事:

帮你撕开“我们Vs他们”这个模糊的分类,并让你和对方站成“咱们”一边,重塑说服力。

接下来的“威”和“从”是一组,“稀”和“诺”是另一组;

分别对应着另外两个分类。

“威”、“从”二字,所归属的分类在“对Vs错”;

“稀”、“诺”二字,所归属的分类在“战Vs逃”。

在接着开始“威”字的介绍之前,让我们先聊聊这个从古至今最古老的话题,

孰对孰错。3孰对孰错

先让我们回到文首的问题里,知识分享?知识收费?孰对孰错?

这似乎真的很难回答。

别急,或者说,让我们先别急着回答;

先来考虑另一个问题,

所谓“对错”,到底是谁的“对错”?

在这个问题上,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我非常爱她,我也非常恨她;

她对我的爱毫无保留,这是我爱她的原因;

但她和家里人沟通的方式永远在“对错”上,这是我恨她的原因;

在她的眼里,老公和儿子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是“错”的。

老公做饭做多了,她觉得“你故意让我吃剩菜”,做少了,她觉得“你怎么才做这一点”;

儿子买东西贵了,她觉得“你被人宰了”,买东西便宜了,她觉得“你被人坑了”;

对于妈妈来说,任何一件事,首先都是对方有错;

或者说,

她非常善于“挑错”。

上个月发生的一次事情,让我震撼得无以复加。

那一天,我陪着她去参加姨妈的葬礼;

告别仪式定在下午两点,我叫了一辆专车;

路程中,专车司机错过了一个掉头的路口,不得不向前多行了一段路,导致晚了几分钟;

在我看来,这无非是一个“无心之过”,况且专车司机的服务一向都是最好的,我不太会去责怪;

可妈妈却大声指责司机绕路,而且她说出的理由让我咋舌,

这个司机就是是故意拖延我的时间,让我不能准时参加姐姐的葬礼!真坏!

这反而让我有些释然,在做“对Vs错”的分类上,妈妈只是特别擅长把“错”最极端的那一边划分出来而已;

而我之所以感到痛苦,就是因为大部分时候,同一件事在我看来,总是和妈妈站在了“错”的另一边。

于是乎,我体会到,她的“对错”,并不是我的“对错”;

而我只需要不去在意用我的“对错”,去匹配她的“对错”,一切就会轻松很多。

类似的感觉,和我在zlib被封禁这件事上,很相似;

我把自己的失去免费阅读的懊恼,归责在美国政府的封禁上,认为他们是错的;

而且,为了证明自己对“错”的判断是“对”的,我也把“对Vs错”的分类朝着极端去撕开;

比如,我刚刚提到了“知识不应该属于全人类吗?”

我在扯什么?

我不过是一个想要“窃取”一点免费信息的up主,怎么就有脸往全人类身上去归因?

但我撕开的这个极端“对错”分类,却在那一瞬间让你觉得有点道理,对吗?

我想说的是,“对Vs错”,其实只是跟立场有关;

别纠结“孰对孰错”,但请纠结“撕开哪一个对错才有说服力”;

这是“模糊谈判力”想要表达的东西。

4解决不确定性

让我们继续在“对Vs错”的分类上,再多思考一个层面。

人们为什么会那么纠结“对错”?

或者说,

分辨出“对错”,到底在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模糊谈判论”的观点是,

为了解决有关决策的不确定性。

我们的任何决策在制定之前,都需要一个确定性。

到底该做不该做?

如果一个决策我们无法确定该不该做,那么这个决策就会一直困扰我们,而使得生活无法继续。

我到底该不该去zlib上去获取盗版书籍?

下载盗版书,侵犯了别人的知识版权,这是对作者的不尊重,同时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和道德准则;

那怎么办?

我又不想花那么多钱去买书、买文献?

为了解决这个决策的不确定性,我得撕开一个新的“对Vs错”分类,我得站到这个分类的“对”的这一边来,我才能“确定”地做出决策。

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我看两本盗版书怎么了?下载无罪!分享万岁!

看,当我觉得自己是“对”的,决策就容易多了,不是吗?

我知道有人会质疑,

这不就是在说,即使做出错事,也是“对”的了?好比,一个抢劫犯,他也在做“对”的事情?

我的解释是,还是要看“谁的对错”;

你要相信,任何一名罪犯在犯罪前,一样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和动机,找到某一个“自己是对的”的分类,并撕开它,找到决策的合理性。

比如,我要活着,所以我需要抢劫,活着有错吗?

在“谈判思维”的思辨中,我们别纠结一个“孰对孰错”的问题,而是一个“孰的对错”的问题。

5小结

接下来,我们会进入“威”,七字说服力的第四个字的介绍;

它属于“对Vs错”的范畴,它的说服力自然来自如何撕开“对错”分类。

这里是“谈判思维”!

“模糊谈判力第三十四篇”待续

---桔梗(839239@qq.com)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彭泽百事通版权所有